2019年南通科院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
參賽作品材料及現場決賽有關要求
一、比賽時間和地點
時間:2019年12月8日8:00—18:00
地點:求新樓報告廳
二、參賽作品文檔
所有文檔材料均要求規范、簡明、完整、樸實,圖表清晰,同時提交WORD、PDF格式文件。
(一)參賽教案
根據提交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,選取該課程在一個學期中的一個完整的教學單元(1個項目或1個任務)進行設計,課時不得低于2課時,撰寫實際使用的教案。教案應包括授課信息、任務目標、學情分析、活動安排、課后反思等教學基本要素,設計合理、重點突出、規范完整、詳略得當。教案編寫份數=參賽課時數/授課計劃1次上課的課時數,如參賽課時是2課時,授課計劃中1次授課也是2課時,就寫一份教案;如參賽課時是4課時,計劃中是2課時1次課,就編寫2份。全部教案合并為一個文件提交。
(二)說課稿
指選取的一個參賽教學設計單元的說課稿,內容要與教學設計PPT相對應。模擬講課不需要。
(三)課程授課計劃
指參賽課程某一學期的實施性教學授課計劃。
(四)課程標準
課程標準應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,依據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和職業教育國家或省級規劃教材,科學、規范制定,說明課程要求、時間進度、實施保障等。
二、參賽作品PPT
按照16:9 格式編排。
三、現場決賽
1. 抽簽時間:12月6日下午3:40 —4:00
地點:求新樓報告廳
抽簽方式:按照隨機數由小到大排序,決定參賽先后順序。
2. 試機:12月6日下午4:00-5:00,各參賽老師利用比賽筆記本調試PPT,確保PPT、視頻資源正常播放。
(二)現場展示
1.現場展示總時長15分鐘,教師先講解教學設計(限時10分鐘),然后模擬課堂教學(限時5分鐘),中間無休息?,F場提供白板,無學生。
2. 現場展示無需自我介紹。
(三)答辯
1. 每位選手自我展示結束后,評委根據參賽作品材料和現場展示情況酌情提問(1-2題)。
2.教學團隊針對評委提問逐一回答并闡述個人觀點,時間不超過5分鐘(含讀題審題)。
特別提醒:比賽文檔和PPT電子材料均需在12月6日下午3:00前發給教務處汪自蘭老師。因比賽日程較緊,比賽當天無時間替換PPT。
請各參賽單位按照通知要求,做好組織準備工作,并指導決賽選手做好作品的美化和現場模擬準備。
附表1:教師教學能力大賽評分標準
附表2:教學能力大賽專家打分表
教務處
2019-11-22
附表1教師教學能力大賽評分標準
評價 指標 | 分 值 | 評價要素 |
教學分析(內容、教材、學情、重難點、) | 10 | 1.適應新時代新要求,符合專業教學標準,強調學生能力、信息素養以及專業精神、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。 2. 教學內容選擇科學、容量適度、銜接有序、結構清晰,源于真實工作任務、項目或工作流程、過程等。 3. 教材優質,配套豐富、優質資源,教案規范、簡明、真實。 4. 學情:分析客觀,整體與個體數據詳實。 5. 教學重點明確,難點選取正確。 |
教學 策略 | 20 | 1.素質培養:有機融入思政元素,落實課程思政要求,及時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規范,重視專業、職業和工匠、勞動精神。 2. 理念方法手段:方法有效解決教學重難點,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,利于理實一體化教學。 3. 信息化利用:必要、確當、有效,利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,利于原理的掌握,利用技能的提升。 |
教學 實施 | 30 | 1. 課程思政的體現:體現先進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,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實際,落實德技并修、工學結合。 2. 流程的清晰優化:過程系統優化,環節構思得當,技術應用預想合理。 3. 教學重難點:關注教學重點、難點的解決,針對反饋及時調整教學,突出學生中心,強調知行合一,實行因材施教。 4. 過程可測可評:關注教與學全過程的信息采集,針對目標要求開展教學與實踐考核與評價。 5. 信息化手段資源利用有效性:有選擇性、針對性合理運用和創新信息技術以及數字資源、信息化教學設施改造傳統教學與實踐方式、提高管理成效。 6. 教學環境滿足度:滿足需求,教學活動安全有序,教學互動廣泛深入,教學氣氛生動活潑。 |
教學 反思 | 10 | 1.教學效果的反思:教學效果指標描述具體、分析準確、依據可靠,預期教學目標得到實現。 2. 特色創新的反思:特色明顯,創新點突出。建設特色的資源、形成特色的方法手段;教學與實訓模式創新,給學生深刻的學習與實踐體驗;內容新,能夠引進專業新知識、新技術、新標準、新工藝、新資源等;資源創新:建設新資源、新媒體等。 3. 教學策略的反思:教學策略使用得當,有效解決了重難點、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。 4. 不足或改進提升的反思:對存在問題判斷準確、分析得當,對改進或提升的問題分析符合新理念、新職教改革的發展要求或質量提升的要求。 |
模擬 教學 與答辯 | 30 | 1.充分展現良好的師德師風、教學技能、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。 2.課堂教學態度認真、嚴謹規范、表述清晰、親和力強。 3.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確當、講解熟練、師生互動感強、重點突出、手段方法有效。 4. 實訓教學講解和操作配合恰當,規范嫻熟、示范有效,符合職業崗位要求,展現良好“雙師”素養。 5.答辯聚焦主題、科學準確、思路清晰、邏輯嚴謹、研究深入、表達流暢。 |